原文节选
居土即俗修真,随缘进道,执持一句弥陀,当做本命元辰。抱著惭愧二字,以为入圣阶梯。圣地不厌屡登,录其迹以开人耳目。时僧倘一接见,代为语以撑佛门庭。末世之僧,求其如此之真切至诚者,实不多得。况吃得肉已饱,来寻僧说禅之大方家耶。去秋尊驾去后,每念居士为佛门庭,焦劳成疾,不久当至陕西,宴坐于观音降龙之地。(南五台大茅篷)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反念念自性,性成无上道。其为乐也,莫能喻焉。至正月初七得接手教,方知去岁仍复游杭,皖等省,欲至北京,以天寒身病而返,居士诚可谓为法忘躯者也。然以光愚见,似乎可以止步休歇矣。纵欲广游,宜以神不须以身。弥陀三经,华严一部,当作游访路程。宴坐七宝池中,遍游华藏世界。神愈游而身愈健,念愈普而心愈一。其寂也一念不可得,其照也万德本具足,寂照圆融,真俗不二。十世古今,现于当念。无边刹海,摄归自心。较彼披星戴月,冒雨冲风,临深渊而战兢,履危岩而惊怖者,不啻日劫相倍矣。鄙见如是,不知居士以为何如。
(文钞三编)复高鹤年居士书八
居土即俗世,修真谛,随因缘,进修道业,执持一句阿弥陀佛名号,当做自心本性。抱著“惭愧”二字,作为进入圣贤的阶梯。圣地道场不厌倦地多次攀登,记录下参访的足迹以开扩人们的耳目。时下的僧人倘若遇见到你,一定会请您作代表讲话来支撑佛教门庭。末世的僧人中,寻求如此真切至诚的人,实在不可多得。何况肉食饭饱,来找僧人清谈禅法的世俗中博学多闻的大方家呢?去年秋天,你离开后,每每想到居士为佛教门庭,焦急操劳成疾,不久应当到陕西,安坐于观音降龙的圣地。(就是南五台大茅篷)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反念念自性,性成无上道。这个快乐啊,不能喻说。到了正月初七,接到你的信,才知道,你去年仍然在游历杭州,安徽等省,想要到北京,因为天气寒冷,身体有病而返回,居士实在可说是为法忘躯的人。然而以我的愚见,似乎可以止步休息了。纵然想要广泛游历,适宜以精神游历,不须以色身游历。《阿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经》三经,一部《华严经》,当作游访的路程。安坐在七宝池中,遍游于华藏世界。心神愈游历而身体愈健康,念佛愈普遍而内心愈归一。这个湛寂啊!是一念不可得;这个照用啊!是万德本具足,寂照圆融,真俗不二。十世古今的长劫,显现在当下一念。无边刹海的国土,摄归于自心之中。比起你披星戴月,冒雨冲风,面临深渊而战战兢兢,站立危岩而惊恐怖畏的情形,不异于一日与一劫的倍数差别啊!我的浅见是如此,不知居士,以为如何?
(1)《华严经》与《净土三经一论》的关系是什么?
(2)请了解高鹤年居士的相关著作及其修学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