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节选
玉峰法师行持虽好,见理多偏。其所著述,依之而修,亦可往生。但其偏执之语,未免有大妨碍。即如念佛四大要诀,其意亦非不善。而措词立论,直与从上古德相反。不除妄想,不求一心,全体背谬。经教人一心,彼教人不求。夫不除妄想,能一心乎。取法乎上,仅得其中。岂可因不得而不取法乎。若以不得而令人不取法,是令人取法乎下矣。大势至云,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彼极力教人散心念,不赞扬摄心念。念佛虽一切无碍,然欲亲证三昧,能静固好。不能静,亦无妨即动而静。彼直以静为邪,谓大违执持名号忆佛念佛之旨,其过何可胜言。且念佛一法,圆该一代一切法门。而静之一字,尚隔其外。岂可谓为净宗真善知识。祈二次再版,删去此四大要诀。庶初机不至受病,而通人无由见诮也。
(文钞三编)复丁福保居士书十
玉峰法师的行持虽然好,见地说理大多偏执。他的著述,依照着来修,也可以往生。但是他偏执的话语,未免有大妨碍。如同念佛四大要诀,其用意也不是不好。而言词立论,简直就与从前的古德相反。他说“不除妄想,不求一心”,全体背离错谬。经典教人要一心,他教人不求一心。不除妄想,能够一心吗?求取效法高超上等的法,只能获得中等的法。岂可因为得不到,就不求取效法呢?如果因为得不到而令人不要效法,这是令人取法下等的法了。大势至菩萨说: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”他则竭力教人散心念佛,不赞扬摄心念佛。念佛虽然散心、摄心一切无碍,然而想要亲证念佛三昧,能静固然好。不能静,也不妨即动而静。他简直以静为邪法,认为大大违背,执持名号忆佛念佛的宗旨,这个罪过,如何可以说尽。而且念佛一法,圆满该摄佛陀一代时教的一切法门。而静这个字,他尚且还隔除在外。岂可认为他是净宗真正的善知识。请第二次再版时,删去这四大要诀。使得初学人不至于受病,而学识渊博通达的人无由见笑。
(1)如何理解净土学里的“除妄想,求一心”与往生净土的关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