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3-25_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》第293 复永嘉某居士书

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》第293 复永嘉某居士书




原文节选

他心通有种种不同,且约证道者说。如澍庵无论问何书,即能一一诵得清楚,一字不错。其人素未读书,何以如此。以业尽情空,心如明镜。当无人问时,心中一字亦不可得。及至问者将自己先所阅过者见问,彼虽久而不记,其八识田中,已存纳此诸言句之影子。(看佛经亦如此,古人谓一染识神,永为道种,当于此中谛信。)其人以无明锢蔽,了不知觉。而此有他心通者,即于彼心识影子中,明明朗朗见之。故能随问随诵,一无差错。即彼问者未见此书,亦能于余人见者之心识中,为彼诵之。此系以他人之心作己心用。非其心常常有如许多经书记忆不忘也。

复永嘉某居士书




参考译文

他心通有种种的不同,暂且约着证道的人来说。如澍庵和尚,无论问他什么书,他都能一一背诵得很清楚,一个字不错。这个人从来没有读过书,怎么能够如此?因为他业尽情空,心如明镜。当没有人问他的时候,心中一个字也不可得。等到问的人将自己先前所看过的书来问他,这个人虽然很久都不记得了,但他的八识田中,已经存纳了这些言语句子的影子。(看佛经也是如此,古人说:一染识神,永为道种,应当对这句话真实相信。)这个人因为无明锢蔽,一点也不觉知。而有他心通的人,就在他心识的影子中,明明朗朗地看见了。所以能够随他所问而随口诵出,一点不差。即使是提问的人,问他自己没有看过的书,他心通的人也能够在其它见过这本书的人的心识当中,为他诵出来。这是以他人之心作自己的心用。不是有他心通的人心中常常有这么的多经书,能够记忆不忘。

 

知恩报恩 多闻多思

(1)请联系《唯识二十论》理解“于彼心识影子中,明明朗朗见之”,并思考“他心通”的所缘境是什么?


点击下方链接,查看:
关于使用手机查询佛学词汇的导引

编辑:大佛寺弘法部
(版权属于原作者,如有侵权,联系即删)
(长按识别海报左下方“普觉之光电台”二维码,聆听更多法音~)
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