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22日十九时许,高旻寺前住持德林长老示寂。一代高僧,撒手西归,噩耗传来,四众哀恸,海天同悲。
德林长老,河北丰润人,1915年出生。19岁投高旻寺披剃出家,亲炙来果老和尚教诲,长达二十余年,耳提面命,朝夕悟研,尽得临济宗心传,经序为高旻寺四十七世法嗣。
1984年5月,经多方磋商,请回德林长老担任高旻寺住持。德老以重建祖庭为己任,扶刹竿于既倒,兴伽蓝于废墟。以高年硕德,精心策划,广结善缘,先后建成大雄宝殿、禅堂、天中宝塔、水晶宫与大讲堂等。大计宏图,固为佛日增辉,亦为河山生色。
老和尚看似严厉的外表,背后却是一颗慈悲的心,严厉的力量来自慈悲心。要知道,80多年之前,高旻寺除了几件破房子,几乎一无所有,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,寺庙几乎残破不堪,是德林大和尚,接过来果老和尚的衣钵,以一颗菩提心,把高旻寺建设成现在这座恢弘的寺庙,同时又精心维持了禅寺的严格家规。僧人守戒律,自不消说,高旻寺一不卖门票,二不卖香火,三不做经忏佛事,一心参禅,求明心见性,见性即是成佛。老和尚设计的高旻寺禅堂,能容纳五百人跑香、坐香,被称为“中国第一禅堂”。
德老秉承来果老和尚衣钵,弘扬祖风,整肃规约,唯倡参禅悟道,精进修持,僧众和合,秩序井然,为各方信善所宗仰,来归问法者不计其数。临济宗风,高扬远播。
「世出世间法都是宿愿所追」
德林长老在生前的采访中谈到自己出家因缘,第一,出家,本来从在家走向出家,是人生一个重大转变。在家和出家是不一样的,为什么要出家?就是对人生的一个感受。第二,是宿愿所追。过去的善根,福德因缘,好像你这个人就定了。佛法讲愿,释迦牟尼佛有五百愿,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,愿是世出世间人的前导,你要朝前走,就要有愿引导你,我也不例外,转来转去,就当出家人了。我也不是扬州人,但跑到扬州来出家,这是为什么,我也不清楚,但现实的确是这样。我们佛教里常讲,世出世间法都是宿愿所追。
「所有寺院都是最高学府」
在禅堂门口写着“最高学府”,这是高旻寺打出来的一块招牌。佛学院作为一个寺院,都是信佛的,学佛的。而高旻寺作为一个寺院,既然是学佛的,而不是学菩萨的,也不是学罗汉的,也不是学凡夫的,没有比这个再高的。没有比这个再高就是最高。但你学的成绩怎么样?那是另一回事。我们所有在家出家的,目的都是学佛,学佛就是最高的,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高呢?没有比佛再高的,所以就是“最高学府”。高旻寺打这块招牌,不等于说高旻寺就垄断了这个,只能高旻寺用。是佛教的寺院,供佛的,都是最高学府。没有比佛再高的,就是最高学府,所有寺院都是最高学府。有些人强迫把自己压低一点,为什么要压低一点?学佛的理所当然,我是最高学府,但作为你一个人不行,作为一个地方,寺院都是最高学府。
长老一生,流水行云百余年,该担当时担当,该放下时放下,末后一着,尽现禅者本色。我们共同祈愿长老不舍众生,早日乘愿再来。